深企协同发力固态电池全链发展
原标题:深企协同发力固态电池全链发展 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上,我市一批创新产品得到市场认可
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加速,固态电池技术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解决方案,备受瞩目。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/展览会(CIBF2025)上,深圳在固态电池领域迎来技术与产品双发力,安全性、能量密度和性能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实现突破,一批创新产品得到市场认可。目前,深圳电池产业依托技术创新及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等多维优势,极具市场竞争力,正加力布局全球市场。
深圳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日益完善
“深圳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。从材料研发到工艺优化全方位发力,同时注重与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协作,材料厂商、设备供应商与终端应用协同联动,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化进程。”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小祎介绍,目前,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拓展应用边界。不仅在新能源汽车中持续创新,还在eVTOL、电动船舶、储能设备及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。
根据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,仅去年,共有16款固态电池新品上市。其中,深圳欣界能源、比克电池的创新成果表现突出。深圳欣界能源的“猎鹰”锂金属固态电池以480Wh/kg的高能量密度,为eVTOL提供卓越的轻量化和续航性能,标志了固态电池在航空领域的新突破,并成为2024年固态电池中的“明星产品”;深圳比克电池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先已在新能源汽车、两轮出行、eVTOL飞行器、防爆产品、消费数码等应用市场进行测试,市场放量在即。
深企加力发展固态电池
去年7月,深圳海目星与深圳欣界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在未来五年内围绕设备研发、市场推广等展开深度合作。这种“技术+设备+市场”的协同模式,不仅推动了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完善,也为深圳在全球固态电池赛道上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深圳欣旺达在固态电池领域采取了明确应用场景导向策略,将低空飞行器作为技术应用的起点。这一领域对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要求极高,同时对成本敏感度较低,巡航倍率需求也相对较小,成为固态电池商业化的理想试验场。目前,欣旺达已基于半固态技术开发出两代航空电池产品,能量密度分别达到320Wh/kg和380Wh/kg。在全固态电池方面,欣旺达正逐步升级材料体系,目标在2027年实现能量密度突破700Wh/kg。同时,欣旺达还规划建设1GWh全固态电池产线,预计2026年投产。
深圳贝特瑞则在氧化物、聚合物和硫化物等多条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全面布局。其中,其低成本、高离子电导率的LATP(磷酸钛铝锂)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,这也标志着在固态电池材料商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。贝特瑞还通过固态电解质复合技术,使用LATP对超高镍正极材料进行创新改性,大幅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、高温存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。
深圳新三样出口成绩显著
深圳市正加快建设“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”,现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、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。同时,深圳还大力发展低空与空天、电子信息、先进储能等产业,为先进电池技术的创新、应用和发展提供广阔市场。
伴随全球“碳中和”进程演进,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光伏等“新三样”企业已驶入出海快车道。2024全年深圳“新三样"出口996.9亿元,增长11.5%;2024年全年深圳锂电池出口达651.2亿元,无人机出口145.7亿元,规模均全国领先。今年一季度深圳锂电池出口合计156.6亿元。
李小祎告诉记者,为更好推动深圳“新三样”产品国际化,协会正连同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国际化平台,持续在行业技术、经贸往来等领域拓展深化,加力布局全球市场。
今年4月24日,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带领星源材质、永泰数能、好电科技、八六三新材料等10余家企业赴马来西亚“抢订单、拓市场”,并与马来西亚国际商务促进协会共同举办新能源商业合作对接会,为深圳与马来西亚在新能源合作领域带来新契机。
( 深圳特区报记者 段琳筠 )
(责任编辑:李冬阳)